2012.11.25
接著換我登場,因為往瀬戸内海的方向是逆光,所以很難取景哩!
所以很多建築都沒辦法跟我一起入鏡啦。

千光寺的繪馬有拉拉熊版耶!比我的臉還大。
看起來拉拉熊的銷量很不錯喔!
梵字岩,我當然什麼都看不懂囉。
因為逆光,所以媽媽沒有幫我拍太多這個背景的照片,
看得出來本堂有很多遊客吧!
看得出來本堂有很多遊客吧!
用我的大頭巧妙的遮住遊客,不用像爸爸需要等上數十分鐘,
但還是少遮了一點啊!
上面掛了一張宣傳大海報,那個角度所拍的照片,
人就站在懸空的本堂角落,看起來很刺激吧!
但還是少遮了一點啊!
上面掛了一張宣傳大海報,那個角度所拍的照片,
人就站在懸空的本堂角落,看起來很刺激吧!
往下走,從下面仰望本堂。
沿著山邊而建的本堂,要拍到正面面貌,非常有難度啊!
沿著山邊而建的本堂,要拍到正面面貌,非常有難度啊!
大仙堂與本堂。
三十三観音堂。
在這裡拉念珠的遊客也不少,但好像要另外付費用,
應該類似添香油錢的意思吧!不過,爸媽同樣沒啥興趣。
右邊那顆大石頭上有松尾芭蕉寫的文句,也是文學小路中的一景。

從千光寺俯瞰尾道港區。
接著我們從三十三観音堂旁邊的路走回纜車站,
沿途仍屬於文學小路的範圍喔。

看這上坡路,還挺陡峭的吧!
因為向光,所以媽媽拍這一篇代表我們走過文學小路。
上頭是畫家小杉放庵寫的和歌,
沒有這張解說牌,應該很少人看得懂石頭上刻著什麼字吧!
但就算有解說牌,媽媽還是看不懂這和歌在說些什麼。
沒有這張解說牌,應該很少人看得懂石頭上刻著什麼字吧!
但就算有解說牌,媽媽還是看不懂這和歌在說些什麼。
繼續往前走,會看到一顆大岩石,
上面這一區所敲打出來的聲音像鼓聲一樣,所以稱為鼓岩。
後面是兩個小朋友的身影,他們突然出現,害我來不及拍好照片啦!
上面這一區所敲打出來的聲音像鼓聲一樣,所以稱為鼓岩。
後面是兩個小朋友的身影,他們突然出現,害我來不及拍好照片啦!
鼓岩的解說牌,左邊竟然還貼著連續劇幸福鐵板燒的照片,
媽媽印象中,女主角曾站在一顆大石頭上吹小喇叭,可能就在這鼓岩上吧!
鼓岩周圍沒有防護措施,所以媽媽有點害怕,
因此,站在上面看一看就趕緊離開。
之後繼續趕路前往纜車站,但感覺上都不像能回到之前山路的感覺。
因此,站在上面看一看就趕緊離開。
之後繼續趕路前往纜車站,但感覺上都不像能回到之前山路的感覺。
看到這種小路,覺得應該是捷徑而往上走,竟然又走到了千光寺公園內,
最後看地圖才發現,原來我們走的路線,會繞到展望台的後方啊!
最後看地圖才發現,原來我們走的路線,會繞到展望台的後方啊!
這一段回展望台的路程,走走停停大約走了十分鐘,
不過上坡的路真的好辛苦,媽媽走得好想哭啊!
看到了這棵像柿子的樹,就知道我們終於回到展望台附近啦!
整整繞了一大圈,才又回到纜車站哩。
不過上坡的路真的好辛苦,媽媽走得好想哭啊!
看到了這棵像柿子的樹,就知道我們終於回到展望台附近啦!
整整繞了一大圈,才又回到纜車站哩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